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中国出重拳整治稀土行业 产业整合布局悄然进行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昌4月29日电(记者 王亚光 沈洋 杨慧)在位于江西南部赣州市龙南万宝稀土分离有限责任公司的厂区,曾经机器轰鸣的稀土加工车间变得冷冷清清,一些机器因较长时间的闲置已开始出现斑斑锈迹,成为中国重拳整治稀土行业的写照。 

  稀土被称为“21世纪战略元素”,在工业、科技、军事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中国累计探明稀土储量约占全球的36%,却长期供应全球90%以上的稀土需求。 

  2011年5月,中国公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依法开展稀土专项整治,加快稀土行业整合。包括江西在内的部分稀土产出大省都处于这项行业整治的震中。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素有“稀土王国”之称的赣州市开始对区域内的稀土矿山实施全面停产整顿,被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一次稀土行业整改。 

  稀土矿山实施停产整顿以来,龙南万宝稀土分离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赖春林的办公室生活就变得简单起来——很多时候都是一份报纸一杯茶。“现在是打仗将军没仗打,不舒服。”43岁的赖春林说。 

  赖春林的公司去年8月份就停产了,原本200多工人现在只剩下30多人还在职。“其他工人都放假回家了,现在我们只能进行设备检修、基建和技术改造。”他说。 

  龙南万宝稀土分离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稀土采矿及稀土分离深加工的稀土企业,年分离稀土能力3000吨。“我们公司今年第一批配额只有385吨,即使复产,不要多久就用完了,到时候还是得停产。”赖春林说。 

  据介绍,为了避免工人流失,公司每个月仅工人工资这一项开支就要花费20至30万元。“不知道(停产整治)要持续到什么时候,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不行。”赖春林说。 

  距离赖春林公司不远的足洞稀土矿区,几个浸矿池安静地坐落在山脚下。一采矿点的生产车间已全面停产:原本堆满硫酸铵、碳铵等生产原料的仓库里空空如也;甩矿机、电动机上安着大锁,电闸上贴着封条,变压器上的跌落保险已被电力部门拆除,矿点上连最基本的生活用电都已经断掉。 

  矿点原来的工人都已撤下山,只留下一名年老的工人留在山上照看。据留守工人介绍,原来这个车间每年有30至50吨的生产能力,但自从去年10月底停产整顿后,就再也没有生产一两稀土了。 

  内蒙古、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区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稀土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出于对稀土生产过程破坏环境的担忧,中国近年来对稀土开采和出口等方面发布了一系列愈发严格的行业规定。从稀土出口配额的调整,到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稀土资源税的调整和行业整顿,国家对稀土行业的调控政策逐步加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透露,中国政府的构想是通过稀土生产企业整合,最终只保留2至3家大型企业。 

  在赣州,以江西赣州稀土矿业公司为主导的产业整合正在提速,矿区环保整合和整顿只是构建南方稀土产业链条的第一步。在北方轻稀土王国的包头,产业整合布局也在悄然进行。目前,《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已完成初稿,尚待国家相关部门审批。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要想从稀土生产大国转变为强国,仅仅依靠资源优势谋求定价权远远不够,必须鼓励科技创新,在稀土基础、应用关键技术和产业化上取得真正突破。否则,随着其他国家稀土开发项目的新建或重启,全球稀土生产格局将发生改变,届时中国现有优势也将难以维持。 

  目前中国虽然是世界上稀土储量最丰富和产量、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但一直以来却主要扮演原料供应商的角色。中国虽然拥有多项原创的稀土冶炼分离技术,但稀土功能材料核心专利绝大部分被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垄断,中国企业为发展只能高价购买专利权或是生产线,产业发展受到很大程度制约。


  • 上两篇文章:绿色中小企业影响力报告:节能企业利润3年增80%
    来源:国家节能中心核心提示:中国《绿色中小企业影响力报告》4月25日在京发布。报告指出,近3年来,绿色产业中小企业的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和税
  • 上一篇文章:资本运作助推工业节能企业做大做强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经济发展面临着日趋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现有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渐突出,节能减

  • 下一篇文章:整治环境污染 发展循环经济
    来源:汕头日报  本报讯(记者林馥盛,通讯员李镇兴)为推动贵屿镇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4月27日,潮阳区委宣传部、区环保局、区科协、贵屿镇
  • 下两篇文章:在线清洁技术:火电节能减排有新招
    来源:人民日报  一台300MW火电机组的汽轮机冷端系统一旦运行“VUES”技术之后,每年节省标煤将超过3000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约0.8万吨,直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