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节能服务网
核心提示: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单位GDP能耗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非化学能源在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11.4%作为约束性指标,并确定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正确导向。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转型
关键字: 经济转型 循环经济 节能减排
“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单位GDP能耗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非化学能源在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11.4%作为约束性指标,并确定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正确导向。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转型,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要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坚持节约优先、环境优先、生态优先,推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准入门槛。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用地预审,严控新增两高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推进节能减排。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修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和监督检查。
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深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大力开发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五、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大力发展非化学能源。
六、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推进水源地环境整治,加大城市污水、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环保产业。
七、保护修护生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草原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防沙治沙和防治石漠化,开展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保护海洋生态,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开展生态建设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共建生态安全屏障。
八、完善生态经济政策。继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国家支持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政策,推进资源税和环境税费改革,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九、推行市场化机制。实施能效领跑者标准制度,引导专业化合同公司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加快实施能效标识、环境标志和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推进排污权交易。
十、开展全民行动,深入推动家庭、社区、青少年、学校、企业、军营、农村、科技科普、政府机构、媒体等十大节能减排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