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可曼可完全生物降解材料实现产业化
2012-05-17 来源:化工热线
5月6日,山东省邹城市郊1000亩花生大田铺完了最后一垅“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聚羟基烷酸酯材料(PHA)”地膜。技术人员介绍,这种新型薄膜在正常使用时不会分解,而作物收割后,可不必化人工回收,在土壤和堆肥条件下3-6个月内就会完全生物分解。据悉,该PHA材料由深圳市意可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公司在邹城市产业园建设了年产5000吨生产线,于2011年投产,成为我国首家实现PHA产业化的企业;意可曼“年产7.5万吨PHA项目”也在邹城市启动,预计2013年建成投运,到2015年将实现PHA粉料7.5万吨、改性颗粒30万吨,形成年产值100亿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PHA产业基地。此举,标志了我国PHA技术和产业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记者日前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展生物塑料馆看到,意可曼展台展示的PHA技术,以及地膜、包装袋等应用产品,引起国内外采购商浓厚兴趣,展会的第二天就有10多家客户其中包括世界知名公司,与意可曼达成合作意向。今年来,出口到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的PHA材料近500吨。
以可再生的农业产品或农用废弃物为原材料,生产可降解的聚合物产品,成为全球塑料行业的发展趋势。作为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意可曼于2005年开始研发用农产品为原料生产PHA技术,在学科领路人钟路华的带领下,以工业基因工程技术(IGE)为利器,坚持攻克有自己特色的工艺路线;即直接在微生物体内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使PHA材料与聚丙烯类似,具有生物兼容性、可降解性和压电性,并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包括注塑、挤片、吹塑、拉丝、模压等加工性能。
据介绍,意可曼PHA核心技术具有诸多亮点:采用最新的酶的基因提取法,得到高纯度的生物合成PHA必需的几种酶;采用最新的基因构造法,将生物合成PHA的几种关键酶基因,成功地构建到E.coli的基因中,而不是E.coli的质粒中,由此得到适合产业化的稳定、高效的菌株;采用工程控制法,使代谢产物可控,提高了碳源的转化率;构造不同的基因组合,控制不同的碳源比,生产出具有不同性能的PHA共聚物,以此解决了产品性能单一的问题;采用湿法一步提取法,大大降低提取成本,同时提高了产品纯度;采用先进的共混改性技术,提高了PHA的热稳定性和加工性能,解决了PHA材料加工区间窄、热稳定性差等缺陷,实现了PHA材料在多个领域的加工应用。
专家在项目鉴定中评价说,意可曼技术突破了PHA产业化中“规模生产的高成本与产品性能单一”的技术瓶颈,实现了产品低成本、性能多样化、生产连续稳定性的目标;该PHA生产的发酵工艺达国际先进水平,提取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意可曼拥有生物工程技术、产业化技术等专利。
已入选中组部第三批“千人计划”的意可曼公司董事长钟路华告诉记者:PHA产业化技术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更符合国家“十二五”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两项;下一步公司将在产业化基础上,加大产品应用开发的投入,除发展软质和硬质薄膜级产品应用于各类日用包装外,重点将开发用于食品、电子产品、耐热智能卡、信用卡等片材级材料,开发化妆品、酒店用品、农药瓶及其它硬质和软质容器类材料,还要努力开发注塑级、弹性体和热熔胶材料,以此部分替代以石油基的塑料产品。
据悉,意可曼PHA材料已通过欧盟EN13432(工业堆肥条件下全生物降解)、欧盟OKCompostHome(家庭常温降解)、美国FDA(食品药品安全证书)和SGS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相关认证。目前意可曼获得了国家863计划“重大化工产品的先进生物制造”重大项目的支持,列入山东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山东省“火炬计划”。今年3月,该公司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