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轮胎业“谋绿”

 

20120517  中国化工网 

 

  生意社517日讯 514日,在淄博举行的中国橡胶高峰论坛上,绿色环保成为讨论的焦点,不少企业争相发布新技术和新产品,希望在轮胎绿色化产业大潮中占得先机。上海汇功集团副总经理王臻表示,受国内汽车产销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国内轮胎企业将面临较大的销售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产业升级才能推动国内轮胎产业持续发展。

  外力推动升级

  根据欧盟委员会出台的轮胎标签法规EC1222/2009(下称标签法”),自今年111日起,在欧盟销售的轿车胎、轻卡胎、卡车胎及公共汽车轮胎必须加贴标签,标示出轮胎的燃油效率、滚动噪声和湿抓着力的等级。

  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会长张洪民表示,绿色轮胎产业升级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使得我国本土制造产业不得不升级换代。考虑到欧盟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山东轮胎的最大出口市场,出口量一度占据山东省出口总量的40%。如果不按照标签法的规定进行升级,山东省内的轮胎企业或难以走出国门。

  "标签法"的实施,对于轮胎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张洪民认为,挑战是提高了产品的技术门槛,增加了生产成本;机遇是有助于轮胎生产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快企业转变发展模式。

  据悉,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国内轮胎企业的重心主要放在了扩大产能、提高产量上,并没有在技术层面上下工夫,导致很多轮胎的配方数十年都没有改进,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内轮胎产业的整体落后。

  这一消息得到了青岛第派新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超的认同。按照国际标准,目前国内生产的80%的轮胎都属于低档轮胎,尽管价格很低,但无论是从环保节能还是使用寿命看,都难以满足需求。赵志超认为,标签法的推行将促使轮胎企业转变生产观念,大力投入新技术、新配方的研发,生产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

  适应环保标准

  目前,"标签法"已经在产业升级方面起到了一定成效,谈及山东轮胎业的最新动态,张洪民颇为自豪,最新的数据显示,山东省已有80%的轮胎生产企业能够达到"标签法"第一阶段的标准,部分大型企业生产的产品甚至可以达到第二阶段的要求。

  据介绍,欧盟轮胎标签法共分3个阶段施行,环保要求逐级趋严。第一阶段将在今年启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分别在2015年和2018年启动。事实上,不仅是欧盟,考虑到轮胎的高能耗,很多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或将要出台类似的法规,以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

  据悉,美国早在6年前就通过了包括轮胎标签规定的法规;日本从2010年开始实施自愿轮胎标签制度;韩国将从今年111日起,实施强制性轮胎标签法规;巴西目前也正酝酿制定类似的轮胎标签法规。绝大部分轮胎企业完成第一阶段没有问题,但是,如何完成第二阶段将是未来几年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张洪民表示,这需要轮胎产业及其上下游同心协力,克服难关。

  据了解,作为轮胎上游的橡胶产业也在积极谋划革新。赵志超介绍了其生产的新材料反式异戊橡胶,这种材料的主要用途是制造环保轮胎。反式异戊橡胶制造的绿色轮胎可节油2.5%,延长使用寿命50%以上。我们的3万吨生产基地很快就要投产了,这将促进绿色轮胎的生产。

  目前,我国尚未有类似的法规,但据了解,相关部门已经在起草"绿色轮胎环保标准",这一标准一旦在法律上得到认定,必将会进一步带动整个轮胎产业升级换代。

  此外,张洪民还表示,对中小企业进行重组,发挥名牌企业的品牌技术优势,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也将是提升山东橡胶行业整体水平的有效措施。

 

 


  • 上两篇文章:利用太阳能生产水泥可做到二氧化碳零排放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发布时间:2012-05-14  水泥生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排放的5%至6%,世界每年消耗约3万亿公斤水泥,而每生产10公斤
  • 上一篇文章:青岛科技大学成功研发新一代合成橡胶
    2012年05月16日中国聚合物网青岛科技大学贺爱华教授率领的橡塑新材料合成与应用团队,日前与某世界著名轮胎与橡胶公司签署了价值35万美元的技术服务

  • 下一篇文章:锂空气电池技术有望突破
    2012年05月17日科学时报IBM公司近日宣布,日本旭化成(AsahiKasei)和中央玻璃(CentralGlass)公司将加入IBM“电池50
  • 下两篇文章:离子膜烧碱脱氯新技术应用成功
    2012年05月03日中国聚合物网 5月2日,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消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离子膜烧碱脱氯及盐水精制新技术,在年产24万吨离子膜烧碱、20万吨聚氯乙烯(PVC)树脂装置应用已满一年,装置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实现了节约物耗、能耗,减少盐泥外排的目标。 一年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技 术 标 准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