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李秉仁:建筑节能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部分
                                             来源: 中国房地产报
核心提示: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前总经济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秉仁表示,建筑节能、绿色城市化作为对以往以牺牲自然生态为代价的城市化的反思,也是涉及建筑业、房地产业、城市基础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的系统化工程。
关键字:  建筑节能 节能减排 能源消耗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前总经济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秉仁表示,建筑节能、绿色城市化作为对以往以牺牲自然生态为代价的城市化的反思,也是涉及建筑业、房地产业、城市基础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的系统化工程。
  问:你对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何评价?
  李秉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在去年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达到了49%,现有的建筑面积已超过了440亿平方米,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约为20亿平方米。我国每年新建面积是全世界的一半左右。从“十二五”开始,我国将用20年时间使城市化率达到65%左右。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坚持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的建筑业、房地产业、城市基础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都将得到持续健康的快速发展。
  问:城市化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应如何具体落实?
  李秉仁:比方说我们要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概念现在在国际上已有普遍标准,现在我们也召开一些会议来研究如何发展绿色建筑。我们通常讲绿色建筑是讲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地、节水、节能,为人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高效的空间。这也是为完成我国2020年单位气体排放量下降20%~40%的目标的一种努力。
  加快建设绿色建筑是落实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应对气侯变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去年我国的基础原油占原油消费的50%。如果我们去年消耗标准的话,那我们的建筑能耗有9.6亿多吨标准煤,这个数量是相当巨大的。所以无论是对建筑节能也好,对发展绿色建筑业也好,对我国的发展来说这是一个能源工业和能源战略的问题,甚至是能源安全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有高度充分的认识。
  问:现在很多地方都提出建设绿色城市、绿色社区,在这个过程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李秉仁:绿色城市化也是绿色节能化。我国也提出了一些措施,“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了这个指标。节能减排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基础进步,也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增长的势头逆转,并对全球气候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每年能源消耗6.6%的增长速度还是很客观的,我国强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的调整等问题,也需要我们从节约、绿色的角度来考虑。建筑节能要合理改造已有建筑,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建筑,最大限度地做好节约,培养节约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这就是对我们节能工作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 上两篇文章:辽阳石化实现聚乙烯工艺“在线”切换
    来源于: 中国化工网   4月18日,记者从辽阳石化公司获悉,这个公司不退料更换聚乙烯催化剂取得成功,实现两种牌号的聚乙烯生产平稳切换。  辽阳石化烯烃生产线主要生产牌号为L0555P的聚乙烯。今年一季度,市场上对J0253P交联聚乙烯的需求上升。辽阳石化工艺人员提出采用连续过渡法进行工艺切换的新思
  • 上一篇文章:科腾推出绿色替代品解决方案
    来源于: 中国化工报 上周在上海举办的2012国际橡塑展上,科腾高性能聚合物公司展出的聚异戊二烯(IR)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种名为Cariflex的高性能聚合物,采用阴离子聚合生产工艺,保证了产品的纯度,能够满足包括输液器材在内的多种医疗用途的需求。  科腾公司销售及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在

  • 下一篇文章:第六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经理培训圆满落下帷幕
    来源:中国节能服务网 核心提示:2012年4月24-26日,第六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经理培训在北京成功召开。作为行业高端能力建设的品牌活动,本次培训以
  • 下两篇文章: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西安研讨低碳经济发展
    2012-04-30 08:55:56 作者: 汪曼莉 来源: 陕西日报 关键词: 低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HCE [提要] 近日,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主办的首届中国节能低碳经济与应用技术论坛上,来自美国HCE研究所、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单位的7位专家学者,对我国及我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