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无锡开发区转型生态低碳成最大亮点

                                               2012-4-16 中国投资咨询网

  无锡开发区成了转型发展主战场。昨从市商务部门获悉,继2011年锡山和江阴开发区成功晋级国字号后,2012年以来无锡经济开发区、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宜兴经济开发区纷纷向国家级发起冲击,宜兴环科园开始申报分设单独的国家级高新区,无锡出口加工区升级综合保税区进程也到了最后关头,同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特色园区创建进程也在加快。业内人士指出,开发区新一轮升级热潮对提升城市竞争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以不到五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二分之一的工业总产值,四分之三的到位外资,近年来开发区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对整个经济社会推动作用明显。其中,1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各项指标排名在全省位次不断攀升进位,老牌的无锡高新区综合实力及财政规模稳居全省开发区第二位,新贵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则跻身省内前列,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业绩居全省旅游度假区之首。当前,整体资源环境约束加大,提升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开发区升级转型势在必行。

  项目引领,开发区由原先的由外延发展逐步向创新驱动转型。宜兴经济开发区成功引进该市最大工业项目——总投资90亿元的光伏风电项目、投资10亿元的核电用管等一批重特大项目,五年引进项目投资总额突破300亿元。2011年其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三大新兴主导产业销售收入达26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科技人才数量也居省级开发区前列。目前,开发区拥有各类外资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超过200个,占全市比重75%以上。

  据介绍,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还首次出现了跨区域的资源配置。此次整合滨湖三家开发区,即无锡经济开发区,蠡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整体申报国家队,这在还是第一次。目前这三家开发区是无锡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科研院所最密集的区域,累计建成了200万平方米各类三创载体,成为无锡总部经济的集聚区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孵化区,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30亿元。三合一,将使资源的集聚效应发挥到极致!业内人士指出。

  开发区转型,生态低碳是最大的亮点。目前,省级生态工业园创建的开发区累计已达5家。江阴开发区升级不久就通过了国家级生态工业园考核验收,惠山和蠡园开发区也即将跻身省级生态园。宜兴开发区万元GDP能耗一直低于无锡平均水平,2011年成为唯一一家省级低碳经济试点园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全面推进企业清洁化生产,关闭所有五小三高两低企业,实现了污水管网和接管全覆盖,整体生态环境更为优美。

  市商务局人士指出,随着开发区政策的日益普惠化,其承担的功能已不仅仅是招商引资,而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增长极和发动机,相关扶持由此跟进。锡山经济开发区晋级后,出台意见就完善管理体制、扩大经济管理和行政审批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审批不出开发区,应放全放的新政将助推开发区加速向新一代国家级平台迈进。对于省级以上开发区,将进一步提升其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扩大发展自主权。与此同时,启动调整开发区管辖范围,优化发展空间。目前已确定无锡经济开发区托管胡埭镇,其他开发区也将增加管辖范围,调整整体规划。据悉,已连续四年修订完善开发区考核办法,2012年首次由商务、组织、发改、科技、环保和国土六部门联合发文,主要考核开发区的开放水平、集约发展、创新发展和环境保护四项指标,进一步促进开发区的转型升级。


  • 上两篇文章:第三届低碳经济技术新疆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2年04月22日 18:23 亚心网 核心提示:4月22日上午,在乌鲁木齐市吐哈石油大厦,召开了由自治区科协、节能减排办等单位主办的第三届低碳经济技术新疆学术研讨会。 亚心网讯(记者 刘芳)4月22日上午,在乌鲁木齐市吐哈石油大厦,召开了由自治区科协、节能减排办等单位主办的第三届低碳经济技术
  • 上一篇文章: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发表时间:2012-04-20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2版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环境保护局向茂才  ■本期提示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近年来推行低碳发

  • 下一篇文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节能减排不能放松
    来源:解放日报核心提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增幅5个季度连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去年,我国节能减排的6个约束性指标只完成了3个,完成“十二
  • 下两篇文章:工信部张峰:推进移动办公节能 带动全社会节能减排
    来源:腾讯网核心提示:2012年4月19日,“2012中国绿色通信大会(第五届)”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会上,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称,将来要重点加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技 术 标 准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