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首先,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美国的失业率连续数月下降,目前已经降至8.2%的低位。美国ism制造业指数自2011年7月触底反弹。最近公布的3月份ism制造业pmi比上月回升了1个百分点,这主要来自于产出、就业两个分项数据的提高。新订单、出口订单、供应商交付略有下滑,而客户库存持续下降。
其次,美国近期通货膨胀率有所回升。而以原油大幅上涨为动力的通货膨胀在上升——石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每桶,美国通货膨胀上扬0.3—0.4个百分点。日前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汽油价格飙升推动,美国2012年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升0.4%,创2011年4月以来最大升幅,同比上升2.9%。其中,2月份能源价格上升3.2%,为近一年来最快升速,当月汽油价格上升6.0%。
综上所述,美国短期推出qe3的可能性很小,所以美元走强的概率大幅增加,美元的走强将使商品承压。
中国需求增速放缓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pvc消费市场。2009年和2010年中国聚氯乙烯(pvc)需求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但是2011年中国pvc需求仅增长5.6%,比2010年的11%增速回落5.4%。
pvc在我国70%以上用于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各类型材、管材等,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存在严重泡沫,国家自2009年开始陆续出台多项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未来房地产走势仍难乐观,这无疑降低了对pvc的需求预期。
从今年7月1日起,欧盟《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正式生效,此举将引领全球原材料供应商设计生产环保型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在电线电缆生产领域,目前已有高性能聚苯醚(ppe)树脂取代传统pvc树脂来制造线缆护套。这将再次抵制pvc的需求。
产能严重过剩
中国作为pvc的产销大国,2011年产能达到2250万吨,但实际产量不足1300万吨,需求量不足1400万吨,产能过剩局面加剧。节能减排政策下,原料电石持续居高不下,pvc成本持续上升。自2011年4月下旬开始,pvc进入亏损状态,且亏损空间逐步放大,曾一度亏损达1000元/吨以上,且亏损的情况仍在延续,短期难扭转。
美国出口竞争力增强
页岩气革命使美国裂解生产商陆续转向价格更为低廉的乙烷作为原料,从而增强了美国乙烯和pvc生产商的出口竞争力。乙烷的价格优势令美国乙烯产业链的盈利更为抢眼,刺激了石化生产商们进一步加大原料轻质化的投资力度,提高了石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2011年美国乙烯出口达到430万吨,pvc出口达290万吨,其中pvc出口量增加6.4%。
综上所述,在美元走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国内pvc供需长期失衡的背景下,后期pvc价格下行可能性较大,跌穿前期低点6860元/吨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就具体操作而言,建议投资者采取逢反弹沽空的策略,空单入场区间可选择在7000—7100元/吨,止损点位为7200元/吨,第一目标位为680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