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行业准入门槛提高 工信部鼓励再生铅企业兼并重组

[ 2012-03-23 ] 来源于: 中国化工信息网

    工信部节能综合利用司综合处副处长王孝洋3月20日在中国再生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即将印发,行业准入门槛将被提高。此外,《条件》实施的指导意见也正在制定,以细化并促进《条件》的实施。据介绍,工信部将鼓励再生铅企业兼并重组,并有望从政策和资金层面给予支持。

    另据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处长戴祥介绍,《铅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环保核查指南》目前正在印发,将从今年开始对铅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展开环保核查,本次核查有效期将兼顾从2011年起的三年时间。
环保施压落后产能

    《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于2011年8月份发布,要求新建、改扩建再生铅项目单系列生产能力必须在5万吨/年以上,现有再生铅企业单系列生产能力不低于3万吨/年。到2013年底以前,淘汰所有生产规模在3万吨/年以下的再生铅生产能力。

    王孝洋3月20日表示,再生铅行业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但由于再生铅行业缺乏准入制度,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一些小企业容易规避环保监管。目前主管部门意见高度一致,将重点扶持节能环保水平高的再生铅企业,减少规模偏小的再生铅企业。据介绍,工信部与有关部门正组织相关机构研究行业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扬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再生铅企业有300余家,其中,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6家,年产量1至7万吨的企业有6家。大部分再生铅企业产能较小。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王吉位介绍,欧洲再生铅专业生产企业单系列产能一般在5万吨以上,美国一般在10万吨至15万吨左右。此外,产能利用不足同样是制约再生铅行业发展的障碍,目前我国再生铅产能约为559.26万吨,2011年再生铅实际产量为135万吨,我国再生铅产业除了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外,还要规避低水平重复建设。

    产业提升空间巨大

    王吉位表示,2011年我国再生铅产量为135万吨,占当年铅产量的29%。根据《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计划》,2015年时我国再生铅产量将达250万吨以上,占原生铅比重超过40%。而发达国家当前再生铅占比为60%以上。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曹国庆介绍,2013年时美国铅生产将全部由再生铅企业完成。

    曹国庆认为,铅蓄电池业的回暖将为再生铅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前景。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铅酸蓄电池产量14230万KVAh,耗铅量超过300万吨,2011年底,铅蓄电池骨干企业生产基本恢复,汽车电池产量小幅增长,电动自行车铅蓄电池市场开始增加库存量,骨干企业产能扩大30%~40%。2012年铅蓄电池产能和产量将继续增加。预计“十二五”期间铅蓄电池年均增长率将达16%,2015年铅蓄电池产量将达24000万KVAh。

    王孝洋称,对铅的需求将是刚性的增长,因此要促进再生铅行业的发展。但如何做到既节能、环保,又有规模和效益,是摆在当前的重要问题。为此,工信部将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集约化经营,并研究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从而推动再生铅行业的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


  • 上两篇文章:环保行业:PM2.5引领市场
    2012年03月18日 17:30 来源: 证券时报网   【环保行业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国家政策支持,PM2.5引起市场观望:为解决环境污染,推行节能环保,同时预防人体疾病等问题,国家将pm2.5列入《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目前虽然纳入“国标”的PM2.5的具体监测标准、时间表及使用技术还未
  • 上一篇文章:银川市发布2012年三大环保行动计划
    宁夏新闻网 WWW.NXNEWS.NET 发布时间: 2012-03-16 10:56   为进一步改善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3月15日,我市正式发布《2012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行动计划》、《2012年饮食娱乐业油烟噪声污染整治工作行动计划》、《2012年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 下一篇文章:天津市已实施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2012-03-13 09:58:17来源:中国质量报0  为了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自2012年3月10日起,《天津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根据《管理办法》,天津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使用清洁车用能源,推广使用节能环保车
  • 下两篇文章:中国将开展十大节能减排行动 公务用车每周少开一天
    2012-2-28 9:33:58http://www.ditan360.com/新华网  中国低碳网讯 根据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宣部、财政部、环保部、
  学会动态
最 近 更 新
国 家 政 策
省 市 政 策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